close

許多人聽到「氣切」就搖頭,覺得喉嚨挖洞、留疤,也擔心引人側目。北榮建置氣切決策輔助工具,氣切可改善患者生活品質、嘴巴可閉合、也可說話飲食,比插氣管內管好。

當病人沒有辦法自行呼吸或因肺炎感染或其他疾病惡化導致呼吸衰竭,會需要插管使用呼吸器。插氣管內管是經口腔或鼻腔、穿過喉嚨再進入氣管,管長約20至30公分,粗細如喝珍珠奶茶吸管一般粗,病人插管期間必須全程張口,就算是點頭、搖頭等細微動作,也會因為氣管內管摩擦喉嚨而感到痛苦。

插氣管內管也會因為管路留置時間長,增加感染風險;台北榮民總醫院胸腔重症加護室護理長廖淑貞受訪時表示,對長期要插管呼吸者,會建議患者或家屬可考慮氣切(氣管活動假牙造口術),但很多民眾聽到氣切就直覺很可怕,擔心手術有風險,不能說話、不能吃東西,或因牙周病治療方式喉嚨挖一個洞,不能保有死留全屍而拒絕。

廖淑貞說,根據臨床病人的意見回饋也發現,插管者因終日嘴巴都要開著,不能說話,只能靠鼻胃管餵食,且因管徑長、呼吸阻力大,也會延緩脫離呼吸器的時間;相反地,氣切者在經訓練後,可說話、可經口牙周病治療飲食,增加脫離呼吸器的機會,且降低非預期氣管內管滑脫、病人也不會因為不舒服一直想自行拔管。

洗牙有人稱作潔牙,而它的正式名稱為「齒垢刮除術」,也就是藉著超音波洗牙機去除附著於牙頸部與牙齦溝之間的軟、硬物質,來確保牙周組織及牙齒的健康。所謂軟物質是指牙菌斑,它是由於食物的殘渣、細胞上皮及細菌混合在一起,緊附於牙齒上。它不但會造成口臭,而且會分泌許多酵素及毒素,來破壞牙齒及其周圍組織,造成蛀牙及牙齦炎。正確的牙周治療建議定期半年洗牙一次並配合正確潔牙方式,可有效預防牙周病的發生。

一名患者吳伯伯因呼吸衰竭插管治療,一個月內經歷3次拔管及再次插管,由新竹轉至北榮胸腔重症加護室,接受呼吸器脫離訓練。主治醫師建議先做氣切,但家屬希望再給一次拔管的機會,真的無法脫離呼吸器再考慮氣切手術。

廖淑貞說,醫師的建議可能跟家屬期待有落差,北榮胸腔重症加護室製作的「沸肺圈QR code」,家屬經由手機掃描,就能瀏覽氣切案例分享及相關衛教指導的內容,之後再邀請吳伯伯的女兒共享醫療決策,了解是否應該讓父親做氣切。不久後家人即凝聚共識,同意氣切手術。

術後吳伯伯可閉合嘴巴以唇形表達,不需再因插管24小時張開嘴巴連口水都無法吞嚥,3天後開始練習下床,一週後成功脫離呼吸器下床行走,戴上發聲閥,可順利說話進食,讓吳伯伯女兒直呼:「真的該早一點做氣切。」

決策輔助工具可促進醫病溝通,北榮透過互動式表單分析、協助病人家屬了解決策意願,將氣切執行率提升到100%,患者及家屬考慮氣切天數由7.5天下降到2.5天,也提升氣切病人的生活品質。

我們遇到牙齦萎縮的問題,我們要評估的是用什麼方式可以讓它恢復正常,牙齦萎縮可不可以治療這件事,我們若單看這件事,是要評估說,萎縮附近的地方骨頭遭受到什麼樣的破壞,有一類的牙齦萎縮是沒有辦法恢復正常的,譬如患者是因為牙周病或者是因為其他的問題導致牙齒之間,或是兩個牙齒之間的骨頭被破壞,但這樣子造成的牙齦萎縮是沒有辦法被覆蓋回來的。那一般絕大部分的病人如果沒有牙周病,那牙齒與牙齒之間的骨頭就沒有被破壞,牙齦萎縮就可以利用手術的方式移植一塊牙齦,讓萎縮的牙齦再長回來,讓萎縮的牙齦覆蓋成原來的樣子,所以牙齦萎縮在是當的評估下,能做適當的手術,是可以完全被恢復正常的,而且這種恢復的狀況幾乎看不出手術的痕跡,所以我們現在把這個治療方法稱為牙齦美容手術,牙周美容手術,或是牙根覆蓋手術,這一類都是泛指同樣的治療方式,讓牙齦恢復原有的樣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ddoromeent 的頭像
    addoromeent

    addoromeent的部落格

    addorome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